巴爾托克•貝拉:羅馬尼亞民族舞曲Sz.56 BB 68
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:Romanian Folk Dance Sz. 56 BB 68
巴爾托克·貝洛·維克托·亞諾(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,1881-1945)
匈牙利作曲家,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,匈牙利現代音樂的領袖人物。
巴爾托克出生於匈牙利東部的一個小鎮的一個音樂世家,父親是一所農業學校的校長,但酷愛音樂,母親是一名優秀的鋼琴教師,自幼跟隨母親學習鋼琴。1899年進入李斯特音樂學院(又稱布達佩斯皇家音樂學院)學習鋼琴和作曲,四年後畢業,畢業後,巴爾托克於1905年開始對民間音樂産生了濃厚的興趣,於是開始收集匈牙利民歌,之後,他的採樣範圍擴大到東歐各國、埃及和土耳其。
『羅馬尼亞民族舞曲』(Román Népi Táncok)Sz.56是巴爾托克在1915年譜作的由6首鋼琴小品構成的組曲。全曲的演奏時間不到5分鐘,使用的素材是1909年,在外西凡尼亞( Transylvania)
採集的羅馬尼亞民謠,這些音樂原來由小提琴或牧羊笛演奏。1915年巴爾托克為34歲,在他作曲生涯中,這一年被稱為「羅馬尼亞音樂年」,因為除這套組曲外,還譜作『小奏鳴曲』『羅馬尼亞耶誕節之歌』等以羅馬尼亞民謠編曲的作品。1917年,他自己把這套組曲改編為由小管弦樂團演奏的管弦樂組曲Sz.68。
外西凡尼亞原為匈牙利王國之領土,在土耳其攻佔布達佩斯後,成為匈牙利貴族的避難所,抗拒土耳其文化入侵,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羅馬尼亞一部份。此曲原來的曲名是『匈牙利的羅馬尼亞民族舞曲』,在大戰後,匈牙利王國之領土併入羅馬尼亞,因而刪除匈牙利字樣,成為現在的曲名。
全曲使用7首舞曲,編成6首小品組成。
-
拐杖舞(Bot-tánc/ Jocul cu bâtă/ Stick Dance)
中庸的快板(Allegro moderato)2/4拍子,切分音和附點節奏鮮明,呈現濃厚的地方舞蹈風格。此曲採自外西凡尼亞馬羅修·特達區(現在穆列什縣)的Mezőszabad,當時是兩個吉普賽人以小提琴演奏。這是模仿戰鬥的舞蹈,由年輕男女激烈跳舞。各段末尾都有以拐杖敲地的節奏。
2. 飾帶舞(Brăul/ Sash Dance)
快板(Allegro)2/4拍子。這是典型的羅馬尼亞農民舞曲,跳舞時使用飾帶,採自巴納特地區的Egres( Igriș)。這種舞正式名稱是『布勞爾舞』,特點是輕快活潑,音樂簡潔生動。
3. 踏步舞(Topogó/ Pe loc/ In One Spot)
行板(Andante)2/4拍子,兩段體。有阿拉伯風格的調式,以增二度為其特徵。也是採自巴納特地區Egres的民謠,只是其主題較為暗傷,而旋律則重現中東風格的樂器聲音。
4. 號角舞(布舒姆舞曲,Bucsumi tánc/ Buciumeana/ Dance from Bucsum)
中板(Moderato)3/4拍子。有阿拉伯風格的A調混合利底亞(Mixolydian)調式。布舒姆舞曲是外西凡尼亞Bisztra(現在羅馬尼亞Alba county)的緩慢舞曲。此曲流行於布舒姆地區的號角舞,速度較舒緩,抒情而略帶憂鬱,情感色彩上與前三首形成強烈對比。
5. 羅馬尼亞風格波卡舞曲(Román polka/ Poargă românească/ Romanian Polka)
快板(Allegro)2/4拍子。D調利底亞(Lydian)調式。旋律採自Belényes。波卡原為波希米亞地方的舞曲,音樂快速活潑,相當熱情而富有野性味,這首曲子以二拍子和三拍子結合,並以每拍的後半拍加上裝飾音為特徵。
6.7. 碎步舞曲 (馬農翠爾舞曲,Aprózó/ Mănunţel/ Fast Dance)
快板-更快(Allegro-Piy allegro),2/4拍子,第六首是在Belényes地區;第七首則是在Nyágra地區所採錄,兩首舞曲放在一起寫成的連接曲。
從第5曲連續演奏不停頓,兩首樂曲都是快板,不同的是,第六、第七首的音域更寬、速度更快、情緒更為高漲,是全曲的高潮顛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