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早川正昭:台灣四季(冬、秋)
Hayakawa, Masaaki : Four seasons for Taiwan

〈冬〉

第十樂章 碎心花 Bittersweet Flowers

較為緩慢的步伐不顯沉重、有的卻 是溫柔堅定向前邁進的想望,是為本樂章之 序奏;速度轉快,不同固定短節奏動機於不 同樂句固執般的襯和,構成主題輪廓清晰之 樂句,大調色彩中,聲部的對答與配合增添 豐富效果;於是主題在一次重申,呈現後順 勢以主題中素材擴展延伸之,默默將調性移 至屬調關係小調,再導入屬調、卻又旋即以 模進轉回屬調關係調,弦樂聲部與大鍵琴先 是一來一往對話、再進入弦樂聲部的交錯編 織,模進手法中將調性轉回主調;回至主調, 主題重現後漸慢將樂章作結。

第十一樂章 港邊惜別 Dockside Farewell

小調色彩與低音聲部沉重之步伐, 從樂章開頭便營造出如同哀傷踱步般之氛 圍,低音聲部以第一、二、四拍節奏與下行 八度大跳音程提供架構,其餘聲部則是齊聲 以短音重複推動和聲,大鍵琴略帶即興風格 的裝飾風樂句,構成別具畫面感的序奏樂句; 此模式繼續推動,眾所齊襯的是由獨奏小提 琴所詮釋、蕩氣迴腸之主題旋律,主題第一 次結束於主和弦、第二次則止於主和弦之皮 卡第三和弦,以此觸發一連串美妙動人的和 聲轉換;至屬調再次推送主題,本次伴和之 聲部先是以單薄、孤寂的中高音,再引導低 聲部加入,並就此展開連續的模進手法與和 聲挪移;曲勢的再次收整是以屬調之主和弦 17 之皮卡第三和弦,接著進入過渡式和聲,獨 奏小提琴繼續傾訴著主題,並以詠唱調風格 道出最後的哀思,結束此樂章。

第十二樂章 雨中鳥 The Rain-Soaked Bird

相較前樂章節奏密度大上許多,速 度與流動感也明顯與前樂章不同,本樂章一 開始便展現精神與活力;主題旋律現身,樂 章基本路線仍持續不墜,點狀的低音聲部、 與短節奏動機持續出現的各聲部,營造此起 彼落的豐富與華麗感;主題亦是兩次呈現, 並進入發展樂段,動機擴展仍遵照樂章的風 格,和聲的向上挪移堆疊能量,五度和聲的 降進則獲得釋放,屬調色彩中、主題的呈現 便是如此自然;主題很快又再現身,樂句走 勢漸顯高昂、堂皇般結束全曲。

〈秋〉

第七樂章 寶島四季謠 Formosan Evergreen

以優雅的步伐將主題旋律如宣告般 呈現,前半句完整呈現主題,後半部則做出 和聲色彩轉換與樂句延伸,掛留節奏與對位 手法讓豐富度更增;移至屬調關係調後,以 小調色彩推動主題,最後仍回至主調。速度 轉為輕鬆帶流動感,以單一聲部先呈現完一 賦格主題後,其他聲部一加入行列彼此追逐、 遁展,主題呈現後是為模進手法與調性轉換; 交錯紛呈聲部稍稍整理、再次由主調展開賦 格手法,並加入序奏之句型結束樂章。

第八樂章 月夜愁 Moonlight Sorrow

絕佳的氛圍建築在如場景般、具有 感染力的動人音響整體效果上,樂章以大鍵琴的分解和弦琶音式音型透露出愁緒,如同 月光傾灑而下一般,和聲的轉換在聽者心中 足以泛起一波波漣漪,長線條的歌唱句型凝 聚起溫柔的張力、如傾如訴,將民謠主題娓 娓道來;五度挪移的和聲進行暈染出屬於巴 洛克式的光華、與傳統台灣民謠卻是如此契 合,過渡式樂句後、主題接著以獨奏小提琴 呈現之,其餘聲部跟著加進、並寧靜的、回 想般的結束樂章。

第九樂章 秋怨 Autumn Melancholy

與前樂章構成對比之趣,本樂章以 輕快、活潑的三拍子舞曲風格呈現,搭配附 點節奏之使用,使得流動性與律動更增,但 仍以巴洛式典型風格呈現之,聲部的數量、 厚度與音域之增減、濃淡、配置及堆疊,構 築出頗具層次感之篇章;轉至屬調繼續推動 主題、並以對位法加入主題之擴展,其後開 始以調性之轉換、持續使主題閃爍不同色彩, 屬調關係調使得主題又有一番新風味;接著 是以主題中素材,用動機發展、模進及調性 挪移的過渡式樂句,不知不覺接引回至主調 的主題再現,尾句最後以略為漸慢之姿、優 雅結束樂章。

 

bottom of page